轩三游戏特点
由于是在Windows的平台上,所以主要是用鼠标操作。基本上每个鼠标动作都有一个相应的键盘指令。默认的设定为:大地图,Enter键等同于点击右上角天书图标进入系统界面;系统界面,右Shift键在人物之间切换,End键在法术、绝技之间切换;战斗中,A键自动攻击,G键逃出战斗,数字键1-8是发动指令的快捷键,等等。鼠标操作浅显易懂,键盘操作快捷方便,操作的手感相当不错。
画面可以说是轩三的最大亮点了。从人物设定、场景设定、物品设定到法术特效、动画效果,用华丽来形容本作真是恰如其分。街道上漫步的人们和到处乱窜的阿猫阿狗,天上时不时飞过的小麻雀,水中隐隐流动的倒影,沙漠上腾腾的热气,云雾缭绕的天山……就本人从轩一玩到苍之涛的感受而言,可以说轩三画面的做工之精细,情景、神态之逼真,在轩辕剑系列中还没有任何一作能够超越之。轩五虽然没有玩过,不过就截图上来看,3D引擎的画面在细腻方面离轩三2D画面的水平还相差很远。
轩三的音乐也是可圈可点。同画面一样,音乐制作在考证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欧洲,阿拉伯,西域和中国部分的音乐十分鲜明的区别开来。欧洲部分的两首合唱被很多人赞誉说有很浓重的、很正宗的宗教氛围;阿拉伯的音乐虽然也用的管弦乐不过还是很有感觉的;中国部分,虽然沿用了前几作的一些曲目,不过改编后的味道还是相当不错。
最后也是最值得一提的,便是轩三剧本的内涵了。相关的讨论可谓不少,不过本人觉得最为精彩的还是明镜染尘的轩辕剑三深度探讨一文,可以用“不读不可以说知轩三”一语来形容。内涵的最基本的原因是源于其历史背景的庞大,下面便简单的介绍一下。
轩辕剑三的历史背景
欧洲
游戏从西元749年的威尼斯城开始,主角赛特是从高卢来的法兰克人。当时统治法兰克的政权是梅洛文加王朝(Merovingian Kingdom),名义上的统治者希尔德里克三世(Childeric)是历史上著名的“懒王”,而实际上执政的则是当时法兰克的宰相兼执政丕平三世(Pippin/Pepin III),又称矮子丕平。游戏中的丕平因为忧心法兰克当时的情况而想要得到传闻中的战争不败之法,因此派遣自己十分欣赏的赛特前往东方去学习。历史上的丕平在战争上倒是颇有建树,自从他在751年把前任“懒王”赶下台(事实上这个前任还是他和他老哥Carloman捧上去的)建立了新的卡洛林王朝(Carolingian Empire)之后,几年间他从伦巴底人那里靠武力夺来了不少土地,也时常跟撒克逊人干上两架。当然,这与他的儿子查理曼大帝的光辉相比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由于丕平768年因为水肿病死了,所以后来赛特回国主要是辅佐查理曼大帝……见游戏通关画面:
法兰克是内陆国家,而威尼斯则是贸易港,在人文和经济方面都比法兰克高出不少。关于那个时代威尼斯政治体系的描述如下[1]:
游戏中提到当时的威尼斯护民官为了清理海盗而请法兰克的骑士进来帮忙,结果由于这些骑士迫害异教徒的举动而导致贸易受到重创,这个在历史上是否如此倒是不清楚。从丕平曾打算造船进攻威尼斯的企图来看[2],似乎威尼斯和法兰克的关系是不会太好,不知道是在这之前还是之后的事;不过迫害异教徒倒是很有可能,因为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这个习惯到749年已经有了四百多年的历史了[3]。据说威尼斯海军在11至13世纪是世界最强的,这个时候实力就算一般也肯定在法兰克军之上……嗯,真的是不了解那位护民官阁下是怎么想的呢。游戏中涉及到的欧洲部分基本上就是法兰克和威尼斯,就介绍到这里吧。
阿拉伯世界
学校里没有学过太多的阿拉伯历史,本人所知道的基本上都是从轩三中学来的。阿拉伯这段情节也是本作中历史戏份最大的一段,因为刚好两件大事都发生在750年前后(也许不应该用刚好一词……)。
先是750年黑衣大食革白衣大食的命,由此掀开了阿拉伯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强盛的阿拔斯王朝之篇章。赛特初到阿拉伯大约是749年底,白衣大食欧马亚家(Umayyad)已经掌权近90年。游戏中的肯迪提到说阿拔斯家族是默罕默德的后裔,以及欧马亚家当年刺杀哈里发篡权的事情,便是660年欧马亚王朝建立的大致经过。西元656年,第三任哈里发奥特曼(Uthman)被刺杀后,默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Ali)接任了哈里发。然而阿里的上任遭到了各方面的反对,其中包括默罕默德的妻子,两名萨哈巴(Sahaba,意为默罕默德的圣门弟子),以及当时的叙利亚(Syria)总督穆阿威叶(Muawiyah)。阿里于是从麦地那迁都至库法,并在后来的几场战争中占了上风,然而由于一场战争中阿里同意通过仲裁结束战斗而导致一些宗教激进分子(后来被称作哈瓦利吉派Kharijites)的出走(因此又被称之为出走派)。冲突最终以661年阿里被刺杀(多半是出走派所为),穆阿威叶建立欧马亚王朝而告一段落[4]。
从领土上来看欧马亚王朝曾经盛极一时。以大马士革(Damascus)为首都,其疆土最大时期西至西班牙半岛,东至今天的中亚塔吉克斯坦一带。然而到了730年左右,欧马亚帝国实际已经失去了继续扩张的能力,帝国内部各种问题不断涌现。欧马亚家对非穆斯林(吉米人)及非阿拉伯族的穆斯林(马瓦里)的歧视相当严重,而阿拔斯家(Abbasid,阿里的后人,哈希姆Hashim一族)于720年左右开始策划的革命最后的成功与马瓦里的支持有着很大的关系。公开革命于747年开始,革命者们很快占领了库拉珊地区(Khurasan,今土耳其、伊朗一带),向西进军。749年革命军占领库法之后,阿布阿拔斯(Abu al-Abbas)被推举为哈里发。双方于750年1月在大扎布河大战(Battle of the Zab),结果欧马亚军战败,欧马亚的哈里发麦尔旺二世(Marwan)帅残部逃至埃及,阿拔斯军进驻大马士革。麦尔旺于同年8月在埃及被杀[4]。
阿拔斯时期的阿拉伯帝国正如游戏中所表述的那样,是黄金全盛时期。当时欧洲处于蒙昧时期,而阿拉伯在天文、地理、数学及医药学方面(还有炼金术以及占星术……),在继承了古希腊的火种之后都有不少自己的成果[5]。期间涌现了不少著名学者,当然肯迪(Kindi)也是其中一位(不是那个小肯迪本人,而是他的后代)。这些发展与阿拔斯王朝对非阿拉伯文化的宽容是有很大关系的。不过,似乎学术上的黄金时代差不多在780年前后才比较显著起来,赛特只在阿拉伯呆了一年,似乎错过了呢。
不过,赶在751年之前继续往东方进发,正是为了更精彩的另一事件,那就是就是751年于西域怛罗斯的阿拉伯军与大唐之间的大战。怛罗斯战役的起因,历史上是这样记载的[6]:
关于此惨剧之缘由,游戏中也提到过,无非“建功立业”四字。原本大唐对西域诸国多采取怀柔政策,所谓“无番臣礼”也属常理,用何种手段来处理全凭当事人自行定夺;况且其时石国已请降悔过,从大唐的立场而言没有赶尽杀绝的道理。然而对节度使而言,由于兵制改革以及朝廷有意纵容的缘故,靠发动武力征讨来向朝廷邀功请赏成为了一种趋势。应该说石国惨剧固然是有高仙芝的绝对责任,然而大唐整个的政治环境也是要对此事负责的。而怛罗斯一役唐国战败的原因,则可用“长途奔袭,深入七百余里”一句来总结[6]。相比单纯的归罪于高仙芝的轻敌气傲,游戏中设定此举为以埋伏战为目标的急行军,反而倒是很有意思的猜测呢。
游戏中描述高仙芝手下的军队缺乏斗志、战力低下,这个在一些玩家中造成了不少争议。毕竟阿拉伯在战役后没有乘胜追击,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恰恰在于高仙芝部队在长达五日的战斗期间的出色表现。当然,把这个功劳归于慧彦大师,从历史记载的角度来讲倒是也不违背什么,毕竟阿拉伯人也不会知道慧彦是不是高仙芝手下的兵(笑)。另外,此战对大唐势力在西域的影响也是个争论挺大的议题(可以参考这里的讨论,中文翻译见此帖的3楼)。怛罗斯一战之后,西域各国逐渐皈依伊斯兰教这是事实,不过却也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这与怛罗斯之役有直接的关系。一来怛罗斯战役与安史之乱相距太近了,容易搞不清楚到底哪个事件是更加主要的原因;二来安史之乱之后,大唐的西域政策明显是偏收缩性的,因为扩张不再符合帝国的政治意图。对于怛罗斯战役,中阿双方都没有把此战当作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不过由于此战后造纸术流传至西方,在文化传播上还是很重要的一段插曲。
不管怎样,在怛罗斯战役之后,赛特终于来到了中国……
盛世大唐
其实玄宗天宝年间已经不算是盛世,不过对于一个第一次看见长安城的人来说,确实是很震撼。安史之乱于755年开始,度过了一百多年和平时期的唐王朝内部已经是乌烟瘴气。游戏进行到中国部分其实和历史已经比较脱节了,一个大事件安史之乱也仿佛只是路过一下而已。有关安史之乱的细节,还是等下次再详细介绍吧。
【by lazycai】
[2] 威尼斯的兴衰
[3] 基督教摧毀希臘文化編年紀事 translated by 鄉下人進城
[4] 欧马亚王朝 from wikipedia(英,国内或许无法访问)
[5] 阿拉伯世界的礼物系列 by 赵达明
[6] 唐帝国怛罗斯战役之败与中国文明的传播 by 赵达明